奕誴第二子载漪
那么,“水木清华”匾额是嘉庆、道光、绵恺、奕誴、载濂、载瀛中哪一位所制呢?
蜃窗——省耕别墅中最贵的物件
嘉庆关于省耕别墅的御制诗很多,其中完全没有提及“水木清华”,但多次提到了“蜃窗”,如“别墅敞佳辰,蜃窗俯兰沚”,“蜃窗接素波,湛湛灵台澈”。蜃窗是大蛤壳磨薄后镶嵌以透明的窗子,那嘉庆是在说他在省耕别墅的某几扇窗户上用了大蛤壳做采光吗?
不是。因为蛤壳做的窗虽然在南方园林中还较为常见,但在北方并不实用,也不美观,在乾隆的御制诗中,“蜃窗”就已经常用来指代玻璃窗了。
嘉庆七年九月二十五日,省耕别墅尚在修建中,嘉庆帝下令传旨“熙春园后殿东次间窗户三扇,着安玻璃”。嘉庆八年二月,内务府实销从圆明园玉玲珑馆换下的“楠木边玻璃窗户”,安装在了熙春园后殿东次间。也就是说,嘉庆把乾隆曾经安装在长春园玉玲珑馆的书房——澹然书屋的3扇楠木玻璃窗,原样安装在了工字厅后殿的东次间(位置如图所示)。而澹然书屋的玻璃窗,从乾隆四十二年档案看,是三扇平板大玻璃,而不是小片玻璃分装在窗格内拼成的窗户。平板大玻璃窗在当时,即使在皇家,也是顶级奢侈品!
阎崇年先生援引刘敦桢先生所著《同治重修圆明园史料》,说省耕别墅非常豪奢,门窗家具都是用紫檀木建造的,其实是对原文献《养吉斋丛录》的误读。整个省耕别墅其实最贵重的就是这三扇楠木平板大玻璃窗,现在早已不见踪影。
zero零蛋 清华校友摄影协会摄
四时花鸟皆春
“四时花鸟皆春”曾是道光二年惇亲王绵恺入住涵德园后,“水木清华”景区的名字。
怎么知道的呢?
绵恺封亲王分府时,一位叫做穆齐贤的汉人入惇亲王府谋生,曾任王府六品管领,于道光三年入值涵德园档房、道光七年入值涵德园书房。穆齐贤精通满文,用满文书写日记,日记中记录有穆齐贤在道光八年至九年间在涵德园工作时的家常琐事。日记手稿的残本流落在日本,几年前被中央民族大学的老师翻译成汉文出版。手稿中多次提及了当时涵德园内的美景——“四时花鸟皆春”,亲戚朋友来涵德园找他时,他都会偕人去“四时花鸟皆春”游玩。而“四时花鸟皆春”,位置在河南岸,对照清华园地图,正是现在的“水木清华”景区。虽然穆齐贤的日记用满文书写,但日记中人名、商铺名、地名等皆用汉字,“四时花鸟皆春”这六字在日记中为汉文,很可能当时这里悬挂过一个“四时花鸟皆春”的匾额!
穆齐贤的日记中提及“四时花鸟皆春”
“水木清华”匾额为小五爷奕誴制作
在熙春园、清华园的历史上,奕誴实际居住的时间最长,从1846年奕誴16岁在上书房读书,到1889年59岁薨,是实实在在居住于此的。嘉庆从未在省耕别墅留宿,从穆齐贤的记录中看,绵恺只是来海淀看望太后的时候,顺便来涵德园,也并不留宿。“古月堂”“清华园”“水木清华”,都是奕誴入住后才有的名字。奕誴十分喜爱这个赐园,获得赐园后以“东园主人”自居(东园就是后来的清华园,西园是位于清华园西侧的近春园),著有《东园诗集》(已散佚)。咸丰题名“清华园”后,奕誴自称“清华园主人”,京城民间称其为小五爷,称呼清华园为“小五爷园”。
“水木清华”匾额为何人所提,具体何时制作并无文献佐证,但匾额下的楹联确为殷兆镛落款,是殷兆镛根据苏州人沈斌题咏扬州贺园杏轩的《题杏轩联》改写而成。有意思的是,沈斌的这联题咏原本收录在以贺园的游人题壁诗词和园中匾联汇编成帖的《东园题咏》中,而奕誴自称“东园主人”,不知道跟奕誴青睐这幅楹联有没有关系。
殷兆镛画像(惠端亲王绵愉第六子奕谟 题)
殷兆镛是道光二十年的进士,咸丰四年被提拔进入上书房,教授惠亲王绵愉的儿子奕祥等人读书,奕誴跟奕祥等人关系亲密,请殷兆镛写楹联应为咸丰四年以后的事。
为什么选“清华”二字?
“水木清华”匾和“清华园”匾孰先孰后已经无法判断,但二者一定有关联。
而到底是咸丰还是奕誴先属意“清华”二字的也无法判断,但一定跳不出这两兄弟。
“清华”二字究竟是不是出自谢混的《游西池》?
“水木清华”是嘉庆帝省耕别墅的后花园,缔造者是嘉庆皇帝,嘉庆皇帝是奕誴和咸丰皇帝的祖父。嘉庆帝有多首关于省耕别墅的诗作,其中一首作于嘉庆十年(1805年)夏初的《省耕别墅》诗中,有描写花园景色的诗句:“别墅敞佳辰,蜃窗俯兰沚。清风漾池塘,麴尘叠绿水。”前文中已经知道,诗中的“蜃窗”位于工字厅后殿东次间,开窗便是水木清华池塘的美景,而“兰沚”一词恰恰出现在了谢混的《游西池》中。
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
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回阡被陵阙,高台眺飞霞。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褰裳顺兰沚,徙倚引芳柯。
美人愆岁月,迟暮独如何?
无为牵所思,南荣戒其多。
祖孙用来描绘同一地点美景的词句都出现在同一首《游西池》中,难道是巧合吗?更大的可能是,奕誴或者咸丰帝为了致敬祖父,在《游西池》中选出了与“兰沚”相邻的一句“水木湛清华”,从中凝练出了“水木清华”和“清华”作为匾额。
也就是说,选中用“西池”的典故赞美水木清华景色的其实是嘉庆皇帝,而皇孙们跟帖“水木清华”的这个举动,不但选得十分贴切,还表达了孺慕之情。
zero零蛋 清华校友摄影协会摄
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原本价值万金、皇帝都忍不住炫耀的大玻璃窗早已消失不见,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最常见的物件。“水木清华”景区虽曾被破坏,但在学校的努力下,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原貌,焕发了新的风采。
匾额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构建,可以将园林整体意境再次升华,“水木清华”和“清华”除了单纯地点题美景,也隐藏着仰慕祖先、敬重先人的寓意。
作者简介
刘沫,1997级水利系校友,现就职于清华大学修缮校园管理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少年游:山海行者与东风侠客
清华毕业当红娘:在平凡的人身上,理解到永恒的美
大学之道,公益天下——访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