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基本针法
绗针——又称平针。是中国传统手针工艺的基本针法之一,有长、短绗针之分。布艺中最主要的缝法,一般是连缝两三针才拉出针,应用在布片的缝合、服饰的收边和五官的表现上。
长绗针 用于两块或以上布科的临时固定等,起针时线不打结,由右至左,以3厘米左右长(根据需要)的针距运针。长绗针亦有众多变化,如正面长,反面短;正反面短,中间长。
短绗针 是固定布料等用的基本针法。针法亦由右至左,以l厘米2至4针(通常2.5针)的针距运针。
长短绗针 此针法综合了长绗针与短绗针的特点,以一长一短的针迹运针。多用于临时缝合布料等。
缲针—— 缲针有两种,一是明缲.二是暗缲。
明缲 又称扳针。以直针斜线浅挑,针迹为斜势,故亦称其为斜针。由右至左运针,以正面的线迹小而整齐为好,且线的色彩宜与面料相近,多用于固定服装的贴边和袋夹里等。
暗缲 又称暗针。正面不露针迹,亦有正反面均不见针迹的,它同样用于服装的贴边等处。
回针——又称倒针。缝合的第一针和最后一针经常使用,为了加固,中间也经常穿插使用。因为此缝法较紧密牢固,多用于易受力部位.如拉链等处,以及弹性大的袜子,或是织度松散的针织、毛线等布料。
倒勾针—— 俗称扣针,又称缉针。先向前运一针(针迹约0.3量米),然后后退一针(约0.9厘米),针迹略为斜势。由于此针法比较牢固,所以拼合裤后缝、装袖窿时常用。
三角针—— 亦称花绷,俗称狗牙针。用于固定衣服的袖口边、底边及裤边等。从左至右运针。正面不露线迹,反面针迹呈交叉之势。
藏针—— 亦称隐针,顾名思义是将缝线隐藏的缝法,需要从布的正面连接布片时经常使用。有的地方也把这种针法称作对针。主要用在缺口的缝合,以及肢体的组合接缝上。
打结缝——一般用在缝线收尾的打结。做布偶时也可以用来表现动物的胡渣或是胡须。
锁链缝——环环相扣的锁链缝,可以表现出较粗的线条,因此很适合表达嘴巴或眉毛等线条。
缎面缝——特色是以连续的缝线形成一块面积。注意缝线不要太紧或太松,保持布面的平顺。
贴布缝——具有防止布片虚线散开的滚边功能,和装饰花边的手感针法。
缩缝—— 主要用于收缩布片
锁边—— 亦称包边针。是修饰布料毛边,防止松散的常用针法,亦可用于贴布。先横挑,再竖挑针,缝线从竖挑针下穿过,以此重复至所需长度。此针法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
下节课程预告《特殊针法的应用 》